分级处理·分质预处理·强化生化·深度保障
预处理的目标是消除生物毒性,提高废水可生化性(B/C比),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条件。
工艺包的"先锋"。通过产生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(·OH),无选择性地攻击并断链难降解有机物分子,将其转化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中间体或彻底矿化。
经典技术,适用性广,但污泥产量大。
效率高、无二次污染,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。
处理效率高、占地面积小,是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。
利用铁-碳填料在废水中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,通过氧化还原、电富集、物理吸附等协同作用降解大分子有机物,特别是对色度、COD的去除和B/C比的提升效果显著。
经过预处理后,废水进入生化单元。针对其水质特点,需采用耐冲击、高效的强化生化工艺。
并非完整的厌氧产甲烷过程,其主要目的是将复杂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、醇类,极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,是连接预处理和好氧处理的"桥梁"。
将生化反应与膜分离高效结合,保持了极高的生物量(MLSS),出水水质好且稳定,占地面积小,抗负荷冲击能力强。
通过投加悬浮填料,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共存的系统,生物相丰富,处理效率和稳定性远超传统活性污泥法。
为确保出水稳定达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(尤其是COD、色度),深度处理是"安全锁"。
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,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氨氮和COD。
采用树脂吸附或活性炭吸附(粉末/颗粒),针对性地去除特征污染物及色度,是保障达标的有效手段。
一个优秀的工艺包绝非技术的简单堆砌,而是基于水质水量特性的精准设计和系统集成。
对厂区高浓度母液、中间体废水等进行单独收集和专项预处理,避免对综合废水处理系统造成冲击。
根据具体水质,将上述单元技术进行灵活组合。例如:"微电解+Fenton+水解酸化+MBBR" 或 "催化臭氧氧化+MBR+BAF" 等。
集成PLC/SCADA自动控制系统,实现对pH、ORP、DO、药剂投加量的精确控制,确保系统在最优状态下运行,降低药耗和能耗。
结语:处理制药、化工难降解废水没有"万能公式",必须坚持"一厂一策、一水一策"的原则。一个成熟可靠的工艺包,其核心价值在于精准的源头水质分析、科学的技术比选与集成,以及稳定高效的自动化运行,最终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