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准调控技术为污泥膨胀治理提供了核心武器,但要打赢这场“夏季战役”,还需系统化的优化运行方案作为坚实后盾。本文将聚焦运行层面的五大关键策略。
一、预处理与降温措施
进水降温缓冲: 在预处理单元(如格栅后、沉砂池)设置遮阳棚或喷淋降温装置,或利用厂内中水回流预冷却进水,减轻高温冲击。
曝气池表面覆盖/喷淋: 条件允许时,考虑部分曝气池加盖或池面 喷淋冷却水(需注意对DO影响),减缓水温过快上升。
优化排班与设备维护: 避开午后极端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排泥或设备检修,保障人员设备安全。
二、曝气系统优化升级
高效曝气器应用与维护: 采用微孔曝气等高效设备,定期清洗、检修曝气头与管路,确保曝气均匀高效,消除死角和局部DO不足。
曝气模式优化: 根据负荷变化,采用间歇曝气或渐减曝气模式,既满足需氧又避免过度曝气导致絮体破碎。
风机变频控制: 实施风机变频调控,精确匹配系统需氧量,节能同时稳定DO。
三、污泥处理与回流系统精细化
科学排泥策略: 高温期适当增加排泥频率,但单次排泥量不宜过大,保持MLSS稳定。排泥点选择在污泥活性较好的位置。
二沉池优化运行: 确保刮吸泥机正常运行,及时排泥避免积泥厌氧。控制合适的表面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。
回流比动态调整: 避免长期固定高回流比造成水力冲击。根据SVI和二沉池泥位,动态调整污泥回流比(通常30%-70%),维持良好沉降环境。
四、应急处理预案
快速响应机制: 一旦SVI异常升高或出水浑浊,立即启动预案:加大镜检频次,分析诱因(DO、营养、负荷?),针对性调整(如增氧、补磷、调负荷)。
高效沉淀剂备用: 储备适量PAC、PAM等安全絮凝剂,在膨胀严重威胁出水时,短期投加于二沉池进水端,快速改善泥水分离效果(治标手段,需同步解决根本问题)。
五、运行管理优化
强化人员培训: 提升运行人员对污泥膨胀现象识别、原因判断和调控措施掌握的能力。
精细化巡检与记录: 加强工艺巡检(尤其曝气效果、二沉池状态),完善运行参数记录(水温、SVI、镜检结果等),建立趋势分析台账。
数据驱动的决策: 定期汇总分析运行数据,总结经验教训,持续优化季节性运行策略。
案例印证: 华南某工业园区污水厂,通过增设进水喷淋降温、对老旧曝气器进行更换并实施变频控制、制定详细的SVI分级响应预案,在去年夏季持续高温下,成功将SVI稳定在100-130mL/g,有效避免了膨胀发生,保障了园区企业正常生产。
优化运行的价值: 应对高温污泥膨胀,需要“技防”与“人防”相结合。通过实施预处理降温、曝气系统升级、污泥处理精细化、应急准备及管理优化这五大运行方案,可构筑起坚实的防御体系,显著增强污水厂在酷暑中的运行韧性和稳定性,确保一泓清水稳定达标。